您要是打听形意拳里最让人挠头、可又最要命的东西是啥?十个老拳师得有八个拍着大腿告诉您:“行如槐虫”!听着是不是挺玄乎?其实说白了,就是人走路得像那槐树上的尺蠖(槐虫子),一拱一缩地往前挪。嘿,您先别笑!这看似笨拙滑稽的“虫子步”,里头藏的可是形意拳打人如薅草、发劲似炸雷的真家伙!今儿咱就把这压箱底的宝贝给您说透喽!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一、 槐虫爬树?那是老前辈的大智慧! 《形意拳谱》,开篇明义就写着:“行如槐虫,起如挑担”。这可不是古人闲得慌瞎琢磨虫子玩。它点破了形意拳动步发劲的核心机密——丹田翻腾,脊椎如龙! 形似:您仔细瞅那槐虫子爬树,是不是身子先缩成一团(蓄力),然后猛地往前一拱(发力)?形意拳的步子,特别是最基础的“槐虫步”,精髓就在这儿! 神备:关键不在脚怎么抬,而在丹田(小腹)这一亩三分地儿咋动弹!步子一开,丹田气往下那么一沉,身子自然像槐虫缩身般微微内敛;步子一落,丹田往上一翻、往前一送,整个身子“蹭”地就射出去了!这感觉,验证了《拳经》里那句“消息全凭后脚蹬,蓄力全在丹田中”。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二、 槐虫步:一缩一伸,蓄力于渊,劲发雷霆 光说不练假把式,咱把这“槐虫行”拆开了看: 1. 起(缩):如虫蜷身,蓄力于渊 后腿(支撑腿):脚趾稳稳抓地,膝盖微微内裹(不是内扣跪膝!),大腿根(胯)往下一坐、往后微微一收。丹田呢?气往下沉,小腹微收,命门(后腰)自然往后饱满。这一下,后腿蹬地的劲、腰胯拧转的劲、丹田下沉的劲,全拧成了一股绳,蓄在腰胯间。拳谱叫这个“束展之势”,束就是缩,就是蓄。 前腿(移动腿):贴着地皮往前趟,脚底板像抹了油,轻灵中带着试探的劲儿。脚踝放松,膝盖微曲护裆。此时全身重量稳稳压在后腿,前腿虚领,蓄势待发,如同张弓待射。 这正是“起如挑担”的初始,担子还没离肩,劲已贯周身。 2. 落(伸):如虫展身,劲发雷霆 前脚落实:前脚掌(或全脚)一沾地,丹田瞬间如烈火烹油,猛地由下向前、向上翻转!这股爆炸性的内劲,推动着腰胯像磨盘一样往前一送、一拧。 后腿蹬送:借着丹田上翻、腰胯前送的巨大惯性,后腿猛地蹬地,力量如决堤洪水,顺脊梁骨(督脉)轰然直达前手!“消息全凭后脚蹬”的“消息”,指的就是这股摧枯拉朽的劲力!此时身体由“束”转“展”,脊椎如大龙腾空,节节贯穿。“打人如亲嘴”的霸道近身,靠的就是这一步如电的“槐虫伸”!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三、 练成真“槐虫”:气血是根,规矩是命 想把“行如槐虫”练出真功夫,光摆架子可不行,得抓住内里的魂: 丹田是发动机,气血是燃料:丹田的翻江倒海,靠的是充沛的内气(真气、营卫之气)和畅达的血脉。老拳师常说“练拳不练功,到老一场空”,这“功”很大程度上指内养气血的功夫。丹田一翻,内气催动气血,自督脉(后背正中)升腾,过百会,顺任脉(前胸正中)而下归丹田,完成一个“小周天”。这内壮的气血搬运,才是“槐虫行”劲力连绵不绝、越打越精神的内家根本! 规矩就是规矩,错一点毁所有: 忌撅屁股!后腿坐胯时,命门后凸即可,尾闾(尾巴骨)要像钟锤子一样垂直向下,屁股绝不能往后撅!一撅,劲就散了,腰也毁了。 忌挺肚子!丹田发力是内转上翻,不是鼓着肚子往外挺。挺肚子气就浮了,劲就僵了。 忌步子过大!形意讲究“迈步如行犁,落脚如生根”。步子贪大,重心必失,丹田翻转的劲就断了,成了“跨步”,毫无威力可言。拳谱“步大不灵,步小不稳”是金科玉律。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四、 槐虫一动,劈拳如雷 “行如槐虫”练到家了,融入拳中啥效果?举个最直接的例子——形意母拳,劈拳! 一起手,后腿坐胯,丹田下沉蓄力,身子如槐虫微缩,前手似钻。 落步发劲瞬间,丹田猛翻,后腿蹬地,腰胯前送拧转。“槐虫”这一伸,劲力自脚而腿而腰而脊,贯通如龙,直达前臂! 劈拳的炸劲,一大半就靠这“行如槐虫”的步子催出来!“脚打踩意不落空,消息全凭后足蹬”,打人如电的奥妙,尽在这一“行”一“蹬”之间!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结语: “行如槐虫”,这绝不是在地上学虫子爬。它是形意拳先贤观察自然、体悟自身,凝结出的无上智慧。这一缩一伸之间,缩的是形,是表象;伸的是劲,是气血,是生命能量奔涌爆发的轨迹!它把丹田内转、脊椎运化、腿脚蹬踩、劲力贯通,完美地拧成一股“整劲”。练形意拳,若没在这“槐虫行”上下够苦功,摸透其中三昧,终究是花拳绣腿,难登堂奥。下次您再看到老师傅们“慢悠悠”地走步子,可千万留心——那缩身蓄力如渊停岳峙,展身发力似霹雳破空,才是形意拳的真本事!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 |